一、蒸汽灭菌柜操作前准备
设备检查
检查水箱水位是否充足,确保蒸汽产生的水源充足。
检查灭菌室是否清洁,无异物干扰蒸汽正常循环。
检查温度、压力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,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。
物品准备
根据物品的种类、大小和形态,合理准备灭菌物品。
确保物品包装符合灭菌要求,无破损、无污染。
二、装载规范
装载量控制
真空型压力灭菌器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%,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5%,以防止小装量效应。
物品间需相隔≥2.5cm,最上层灭菌包距灭菌器顶部需相隔7.5cm,确保蒸汽能够均匀渗透。
分层放置
金属器械等重物置于下层,防止冷凝水浸泡轻质物品(如棉布类)。
较轻或大包物品放在上层,确保蒸汽能够多方位接触物品表面。
专用灭菌架
使用专用灭菌架或蓝筐,避免灭菌包直接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。
确保物品有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的通道,防止蒸汽不能直接接触到内表面。
三、灭菌参数设置
温度设置
常见灭菌温度为121°C到134°C。对于大多数物品,121°C下维持15-20分钟可有效穿透芽孢结构,使其失活。
耐高温器械(如金属手术刀)可采用132°C × 3分钟快速灭菌。
压力设置
根据饱和蒸汽表,1.05 bar(约15 psi)对应水沸点121°C,2 bar对应沸点134°C。
选择压力时需平衡设备成本和灭菌效率,确保蒸汽能够稳定、均匀地供应到灭菌室内。
时间设置
灭菌时间一般为15至30分钟,具体时间根据物品种类和灭菌温度调整。
处理高危病原体时,可能延长灭菌时间至30分钟以确保安全。
四、灭菌操作
启动灭菌程序
严格按照设备提供的标准程序进行设置,确保温度、时间、压力等参数符合要求。
启动灭菌程序后,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,确保温度和压力在设定范围内。
自动报警系统
确保自动报警系统正常运行,随时关注警报。
如出现异常情况(如温度或压力超标),应立即停机并排查故障原因。
五、灭菌后处理
冷却排气
灭菌过程完成后,设备进入冷却排气阶段。
等待蒸汽排放完毕并确认温度和压力恢复正常后,方可打开设备门取出物品。
物品取出
取出物品时,注意防止高温蒸汽接触到操作人员,避免烫伤或其他安全事故。
检查物品是否干燥,如出现湿包现象,需重新灭菌。
六、定期维护与检修
清洁保养
定期清洁蒸汽发生器、更换密封圈、检查控制系统、清洁灭菌室等。
确保设备的安全系统(如过热?;ぷ爸?、压力过载?;?正常运行。
校准检查
定期校准温度、压力计及相关控制系统,确保其准确性。
检查设备的密封性,防止蒸汽泄漏。
七、常见错误与避坑指南
装载过密
装载过密会阻碍蒸汽循环,导致灭菌失败。
确保物品间留有足够间隙,避免直接接触。
参数设置不当
灭菌温度、压力、时间设置不当会影响灭菌效果。
根据物品种类和灭菌要求,合理设置灭菌参数。
忽视维护保养
忽视设备的维护保养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,影响灭菌效果。
蒸汽灭菌柜定期进行维护保养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。